欣赏盆景名人佳作 领略盆景文化涵养
,对云南及全国盆景爱好者来说,注定是个大好日子。
李晓波先生在展前布展中
刘传刚先生在展前布展中
陆志韦先生在展前布展中
田一卫先生在布展中
徐伟华先生在布展中
郑永泰先生(左二)、韩学年先生(左一)在展前布展中
张志刚先生在展前布展中
秉承「博览经典·传承文化」为主题的「2016年昆明(世博杯)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名人名园作品邀请展」于在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成功举办。此次重温经典作品,彰显盆景文化,展示中国盆景艺术魅力的大展,将人们再次带入了中国盆景艺术发展的时光隧道。
云南省盆景赏石协会理事长韦群杰先生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词
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赵庆泉先生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刘传刚赠送墨宝「艺海无涯」以示对本次盛会的祝贺
中国花卉盆景杂誌社于红文社长向云南省盆景赏石协会授《中国花卉盆景》云南通联站牌匾
2016年昆明(世博杯)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名人名园作品邀请展在一首「节日欢歌」的祝福中拉开帷幕
胡乐国、郑永泰、吴成发、陆志伟、赵庆泉、徐伟华、韩学年、陆志泉、黄就伟、王选民、田一卫、刘传刚、黄敖训、徐昊、陈昌、何焯光、谢荣耀、李晓波、张志刚、吴德军、杨明来、浙江百师园等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名人名园的九十三件经典作品集中亮相。
中国花卉盆景杂誌社于红文社长为读者签字赠送杂誌
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赵庆泉先生主持现场创作表演
中国盆景艺术大师田一卫先生现场创作表演
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刘传刚先生现场创作表演
中国杰出盆景艺术家、高级盆景艺术师张志刚先生现场创作表演
这些作品代表了中国近现代盆景艺术的巅峰水平,如此大规模的、重量级的大师力作做客云南,为广大盆景爱好者提供了一个零距离感受大师们艺术精神和气质的最佳机会。满园佳作,群英荟萃,各领风骚。自然之美与独特的中华文化结合在一起所产生的强烈视角冲击,撼人心魄。那份震撼足以让心灵经历一次圣洁的洗涤。
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刘传刚先生与武汉贺小兵合影
中国盆景艺术大师田一卫先生与云南省盆景赏石协会副理事长杨云坤先生合影
此次展览,给人震撼最大的:一是大师们高超的创作技艺;二是大师们深厚的文化涵养;三是大师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精益求精的态度。
赵庆泉大师、韩学年大师、刘传刚大师、武汉张先觉、云南王金龙在交流中
胡乐国大师、袁心义、张志刚、安徽张浩在交流中
陆志泉大师(左)与云南邱北盆景协会会长周文(右一)在交流中
部分嘉宾合影
如果说有人在这次展览中能找到些许共鸣和创作启示的话,那便是我们的欣慰。在这里,任何语言的描述都成了累赘。接下来,还是让我们静静的欣赏下面这些盆景佳作吧。
部分展览佳作欣赏:
陈昌《春满人间》,对节白蜡,90×80×60cm
陈昌《千祥云集》,黄瑾,100×80×50cm
何焯光;黑松 ,飘长120cm
何锦标;《雄风犹在》,雀梅,55×60cm
胡乐国《距离之美》,黑松 ,85×85cm
胡乐国:《风骨》,五针松,110×80
黄敖训:《神驰》,五针松,80×85cm
黄就伟:《横空飞渡》,雀梅、英德石,40×25×50
黄振宇:《南国三月》,两面针,85×95
李健棠:《同根生》,福建茶,70×80cm
李晓波:罗汉松
李晓波:真柏
刘传刚:《大风歌》,博兰,150×80cm
刘传刚:《万泉河畔》,博兰,140×60
陆志伟:《攀云》,红果,120×60cm
绿野山居:《出岫》,系鱼川真柏,90×80cm
绿野山居:《狼牙魂》,五针松,85×80cm
绿野山居:《逆》,六月雪,60×85cm
麦兆基:《春风》,罗汉松,110×100cm
田一卫:《苦禅》,罗汉松
田一卫:《大江东去》,龟纹石
王选民:黑松
王选民:五针松
吴成发:《风韵奇古》,对节白蜡,120×120×75cm
吴德军:《峥嵘岁月》,台湾真柏,85×120cm
吴德军:《兄弟情深》,台湾真柏,155×155cm
小林国雄:《揽》,寿松,55×90cm
谢荣耀:《岁月沧桑亦留情》,雀梅,50×70cm
徐昊:刺柏
徐伟华:《兴旺》,榕树
徐伟华:《榕榕昌盛》,榕树
杨明来:《四明松云》,五针松,120×105cm
杨明来:《鸳鸯不独宿》,五针松,120×130cm
张志刚:《风起云涌》,对节白蜡
张志刚:《清溪风韵》,红枫、英德石,85×125cm
郑永泰:《曲水流觞》,马尾松,100×55cm
郑永泰:《危崖飞渡》,黑松 ,85×120cm
赵庆泉:《松溪清韵》,大阪松,150×85cm